关于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
更名设立各地监管局,是党中央关于加强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考量,是保障党中央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职责。肩负新使命,面临新任务,迎接新挑战,部门预算监管工作需要以更大政治担当尽快突破发展新困境,展现新作为,谱写新华章。当前,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,以提升监管质效。
(一)提高政治站位,理清监管思路。坚持党的政治领导,推进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地见效,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,是监管局职能转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。深刻把握“三定”规定职能内涵,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部党组工作要求,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,是监管局职能发挥的着力点和落脚点。因此,围绕“以夯实部门预算编制数据为切入点,以强化部门预算执行监控为主线,以提升决算编制质量为闭环”的全链条式监管思路,将党中央关于“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”和“过紧日子”的要求贯穿于监管全过程,有效提高政治站位和调整监管视角,严格规范部门预算编制、部门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,是推进部门预算监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。
(二)加大培训力度,突破能力短板。随着机构改革、职能转变和监管政策变化等新情况的出现,财政预算监管工作亟需结合新的职能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,用以丰富专业知识、提升专业能力、锤炼专业作风等。因此,可结合财政预算监管实际,加大银行账户管理政策、直接支付审核、财政授权支付动态监控等专题培训力度,深度解读部门预算监管工作规章制度,不断增强大家对新职能、新业务的履职能力。
(三)加强制度建设,规范权力运行。随着财政预算监管授权的扩大和深入,以及各项监管制度的不断修订和完善,监管局开展财政预算监管工作政策依据日渐繁多。因此,应尽快梳理规范各项监管政策依据。一是梳理现行单项监管业务历次出台的通知、补充办法和规定等,予以整合规范后尽快重新出台。二是统一印发预算监管业务制度汇编,将各项监管业务所涉及的政策文件依据梳理后纳入汇编,为开展日常工作提供监管手册。
(四)加快信息化建设,提升监管效能。随着云共享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,以及预算监管业务工作的增点扩面,对监控、筛查、处理大量财务数据的技术手段需求将越来越迫切。因此,监管局可联合人民银行、银保监、商业银行等部门,建立银行账户监管信息共享平台,并与财政集中支付系统相连接,可以全方位、多视角的动态监控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、实有资金账户等收支情况,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规则库和典型案例库等,堵塞私开账户、逾期不备案等账户管理漏洞,严格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管理,有效发挥规范纠偏、警示威慑作用。
(五)发掘监管成果,激发监管动能。监管局更名设立以来,围绕预算编制、执行和决算全链条式部门预算监管思路,部门预算监管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监管成果。整合、发掘、利用好这一系列工作成果,将工作成果转化为新的监管“生产力”,必将进一步推动部门预算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。因此,可加大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、预算编制审核、决算数据审核、预算管理政策调研成果的深度发掘,逐步探索建立涵盖预决算、财务资产、会计核算等信息的属地中央预算单位的预算监管信息数据库,总结提炼预算单位系统内或行业领域内的共性问题,预测评估潜在性、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及时预警通报并跟踪整改,力争达到“监管一点、规范一片”效应,促进监管成果提档升级。
风正时济,自当破浪扬帆;任重道远,还需策马扬鞭。部门预算监管事业宏伟蓝图需要汗水绘就,需要时不待我、只争朝夕、不负韶华的干事创业激情,需要按照党中央和部党组决策部署,尽快厚植优势、补齐短板,尽快巩固强项、做强弱项,尽快突破制约、化解难题,更好发挥监管职能作用,努力再创部门预算监管事业新成就。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