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监管局以“信息化支撑、机制化保障、集成化开展、指标化分析”模式
开展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
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是财政部授权监管局的一项重要职能,是推动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管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举措。近年来,陕西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保障县区财政平稳运行的决策部署,按照财政部要求积极开展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工作,逐渐形成“信息化支撑、机制化保障、集成化开展、指标化分析”的分析评估工作模式。
一、以拓展信息数据渠道,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为抓手,依托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和财政部各类信息监控平台,搭建起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的“1+N”信息化支撑平台。随着2022年3月,陕西监管局顺利接入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,陕西监管局初步构建起“1+N”的大数据监控系统,为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提供了信息化支撑。此次开通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端口,能够提供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、预算执行、转移支付等16个方面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局、税务局2个外部部门数据查询功能,实时生成106种分类统计报表和相关底层明细数据,并能将部分上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分析图表,为使用者提供更为直观、感性的数据分析结果。与监管局已有的地方财政运行监测系统、直达资金监控系统、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等数字化信息系统,部分实现了信息数据的互相补充和印证,增强了信息数据的可用性和可分析性。目前,陕西监管局正在与陕西省财政厅、审计厅共同推进财政预算监控平台建设,通过实现跨层级、跨地域、跨系统、跨部门、跨业务的地方经济财政信息互联互通、着力构建央地联动、部门协同的大监管格局。
二、以畅通信息数据反馈,提升分析评估效能为抓手,依托横向的中省财政会商机制和纵向的财政直达联系点机制等,为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提供机制化保障。陕西监管局坚持不越位、不缺位的基本原则,着力构建各级财政部门分级有序、齐抓共管、协同高效的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格局。一是成立陕西省重点县区监测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,由陕西监管局和陕西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,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设在陕西监管局,办公室日常工作由陕西监管局监管一处和省财政厅预算处具体承担。二是建立与陕西省财政厅的联合会商机制。重点对财政部确定年度重点监测县区名单县的财力、债务、库款等指标进行全方位监控。按月通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和线下交流座谈等方式,共享县区财政运行数据、经验做法、存在问题等基本情况的同时,联合对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进行研讨会商,及时分析研判重点监测县区财政运行情况,并对重大风险隐患联合进行处置。三是联合建立财政直达联系点制度。基于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“直达”理念,陕西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选择西安市高新区、曲江新区、新城区等30个区县财政部门作为首批直达联系点,建立起包含日常联系制度、定期会议制度、定期分析报告制度、重大问题协商制度等内容的“财政直达联系点制度”,实现中省财政部门与基层财政部门间的“政策直达、信息直达、数据直达、交流直达”。
三、以整合财政监管资源,最大化监管成效为抓手,优化局内各个处室的现有分工职能,凸显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职能的综合牵头作用,集成化开展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工作。陕西监管局从提升业务协同性角度出发,优化局内业务分工,融合开展分析评估工作。一是压实牵头处室的运行分析评估职能。将与地方财政运行密切相关的债务监管、直达资金监管、国库收入、留抵退税审批等业务全部分配到一个处,为全面监控基层财力、库款、债务等重要风险事项提供制度基础。二是推进各处室协同开展分析评估。局党组统一安排布置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工作。一方面,牵头处将处内分工的减税降费、债务风险化解与防范、直达资金监控等工作,统一置于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的大框架下开展;另一方面,各处室时刻绷紧地方财政运行风险底线这根弦,将转移支付资金、部门预算监管等与地方财政运行衔接起来,发现相关问题的,及时反馈牵头处并报局领导,全局统一研究后部署推进。
四、以全面反映运行实际,分析评估结果可量化可对比为抓手,选择财政收支、三保、债务等主要方面设置评估指标,探索推进地方财政运行的指标化分析。分析评估是监管局开展监管工作的一场革命,是从对具体问题的点上监管到全面研判的面上监管的转变,陕西监管局立足工作需要和陕西实际,形成通过提取财政运行基本数据,计算分析形成评估结果的工作思路。一方面,建立综合类、财政收入类、财政支出类、运行保障类、直达资金类、政府债务类、预算管理类、社会保险类等8大类指标,由各级财政根据当地的预决算报表、统计年鉴等提取后,按年度报送陕西监管局;另一方面,构建包括财政收入稳健指数、财政支出结构指数、债务可持续指数、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以及预算管理指数和财政保障指数等6个方面的分析评估指标体系,根据前述的基本指标数字进行测算分析,依据结果对各个县区进行立体画像。
附件下载: